心經白話譯述 蕭興勝 著

1. 心經白話譯述
心經白話譯述
心魁居士〈蕭興勝〉譯述

心經是佛陀的教導裡傳達一切宇宙訊息的中心思維,具有無限深廣及絕對超越的智慧,這篇凝縮成精華的短短經文,須以心靈來探索其間的萬般十足奧妙,2003年十月因緣際會啟動我撰寫【心經白話譯述】這篇文字,這樣的意識及心思潛藏多年,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終於可以有機會為自己的靈魂做點有深度的事情,也真誠的希望對有機會讀到這篇文字的靈魂能獲有達觀的心得。

2. 般若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3. 觀自在菩薩
這個具有超越時空及圓滿靈性的偉大能量,以各種形體,自由而真實的存在於宇宙任何角落,懷著樂觀的希望及謙虛的慈悲,自由出入於無數無限寬廣的宇宙間,離開這裡,進入那裡,或是離開那裡, 進入這裡,以很豐富的情感,很大的愛, 很大的熱誠,很大的慈悲,參與古今萬物無垠無涯的所有生活經驗,而最重要的是能以絕對超越的智慧,圓滿自由出入於形形種種的煩惱叢林。
這個偉大奧妙的靈性能量,被稱為佛性。如果以佛說【本生經】原始本意的延伸, 這種奧妙的靈性能量就不只是存在於人類,舉凡其他各種動物,山川草木皆有其神奇靈性的本質,佛說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且佛性平等,在佛說【金剛經】裡所指的一切眾生,包含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所以這個『觀自在菩薩』最原始的精神意識,就存在於我們觸目和伸手可及之處,乃至藏於我們自己內在深處的那個心靈亦是。經由知性的瞭解,從而發現『觀自在菩薩』乃是一切具有佛性的眾生,歷經無數輪迴所成就之可以在煩惱中自由出入的靈魂。


胎生:指人類.獅.虎.牛.羊.馬等動物。
卵生:指魚.鳥.蛇.龜等動物。
濕生:指大部份的微生物及細菌等。
化生:指蚊子.蒼蠅.蝴蝶等。
有色:指水.火類。
無色:指煙.霧類。
有想:指精靈.山神.河神.樹神.狐仙等鬼神。
無想:指樹木.金屬.岩石等。
非有想:指小花草類。
非無想:指小昆蟲類。






4. 探索靈魂
『觀』,這個字最深切的意義就是探索,開放你自己的心靈探索內在的靈魂, 探索靈魂的本質及其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探索外界的一切發生及變為,探索內在與外界之間的聯繫及疏離,將探索變成日常生活的範疇,啟動你當下的心智.觀念及直覺去建構探索的動力,你就能看到眼睛所看不到的事物真相,你就能感覺雙手觸摸不到的神秘變化。
讓『觀』成為你自己內在知覺的方式,這種層面通常處於心靈深度的開放中,對自己開放,對別人開放,對大自然開放,對宇宙開放,然後『觀』在一切的發生及變為中被經歷,被達成。


5. 自在的蓮花
你鮮明的渴望會成為生命的焦點,所以要記著,經營錢財,但不要成為錢財的奴隸, 經營權勢,但不要成為權勢的奴隸, 經營愛情,但不要成為愛情的奴隸, 追求知性,但不要被知性所束縛。追求快樂時,不沉浸耽溺,盛開時不狂傲好強,凋零時不沮喪悲傷,只是順著時運的移動,這樣內在的靈魂才能找到自由與安逸,平靜及滿足。蓮花只不過是蓮花,蓮花的靈魂才是自在的蓮花。




6. 覺知洞見的菩薩可以是你自己
你那具有佛性的自己到哪裡去了,你要怎樣去找回這個佛性的自己,你的心靈將是你整個未來,追求心靈的滿足是你內在強烈的渴念, 但複雜的現實生活,讓你感受不到這個強烈的渴念,這也是你無法正視的煩惱,所以你經常處於憤怒.焦慮及憂鬱的負面情緒裡,每天你不斷的否定自己,忘了自己一直是具有優秀佛性的人,那麼從現在開始,你要觀察及探索你自己內在的無限發展性,對準靈魂的頻率,擴展佛性的能量,你的期望會在你的探索及經歷中被創造。



7.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觀自在菩薩是宇宙間偉大而稀有的能量,從無始以來就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存在,經歷過無數世代的演化變為,成就出驚人的妙法智慧,能夠自由自在的呈現靜心定心的深奧智慧,觀自在菩薩希望眾生能夠學習到奧妙的覺察力,運用這個奧妙的覺察力,使眾生能更深刻認知宇宙的脈動, 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的靈魂,從而改善舊日的浮動習氣,開啟靜心定心的智慧。
這個觀自在菩薩,覺知一切生死的脈動及秘密,並藉著大自然的季節更替,百花的盛開及凋零,讓眾生能夠覺察到,有生必有死,但死亡並非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眾生的靈魂過去存在,現在存在,未來也永遠存在,觀自在菩薩在眾生的靈魂裡面,眾生的靈魂是觀自在菩薩的一部份,觀自在菩薩陪著眾生從無始以來就一直生死相續,眾生相是觀自在菩薩的無量大法相之一, 觀自在菩薩深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圓覺經〉。』
般若波羅蜜多是永遠不壞的法性,演繹一切宇宙間夢幻生死的智慧,啟示一切世界所經歷過的開始及結束,出生及死亡,製造及破滅,盛開及凋零,相聚及離散,擁有及失去,愛戀及捨棄,乃至無時無刻的種種起心動念,所有的一切都在不停的循環。
觀自在菩薩覺知夢幻生死及靜心定心的圓滿智慧, 觀自在菩薩經歷一切智慧的演化及循環,進入圓滿智慧的核心,以喚醒眾生內在心靈為志業。




8. 經歷最深廣的大智慧
實踐最深廣智慧的前提乃是,經歷一切事物的演變,從演變的一切現象中覺悟夢幻的真相, 佛菩薩徹底瞭解一切現象乃因緣和合所演化,宇宙間及人生的一切事物現象,就有如夜間睡夢中的夢境一樣的虛幻,但也如夢境中所感受的一樣真實,入夢時經歷所發生的一切現象,夢醒時夢中所發生的一切現象瞬間消失無蹤,也就是說宇宙間及人生的一切事物現象因緣來就發生,因緣離去就消失,而這種因緣和合的現象只會發生在未覺悟的眾生身上,覺悟的佛與菩薩則不會受到因緣和合這種離滅引力的影響,覺悟的佛菩薩沒有來去,沒有離滅,沒有生死,覺悟的佛菩薩在這裡,也在那裡,無處不在,處處都在,過去已存在,現在也存在,未來仍將繼續存在,以如如不動的狀況真實存在於各種現象中,佛菩薩徹底瞭解天堂與地獄的真相,但人卻自我創造屬於其自己的天堂與地獄而不自知,天堂與地獄在每個人的心性中作無限的延伸與變化。









9. 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是指從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周圍每個角度去深入觀察到的意思,這個『照見』裡頭含有深邃而清澈的洞察。
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蘊是指積集藏有的意思,也就是說人生的一切變為造化皆由這五種元素組成的,而色.受.想.行.識這五種元素卻是虛幻空洞的,因緣聚成就幻現,因緣離去就幻滅。



10. 從空性探索大智慧

不用聽到空或意識到空就開始恐懼,害怕人生短短幾十年,一死就什麼都沒了,就連這個害怕恐懼也是虛幻的,害怕恐懼的本質既是虛幻的,那麼害怕恐懼也就沒什麼好害怕恐懼的,就如夜夢中陷入恐怖境地所發生的害怕恐懼會在醒來時雲淡風清。
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生命元素的本質是空性,是虛幻的,這五種元素所緣生的貪瞋癡是空性,也是虛幻的。
空性並非完全空無,並非完全沒有,空性的真相具有佈滿的本質,就如無色無味的空氣佈滿地球表面, ,空性的真相具有完整而一切具足的本質,就如一切具足的佛,因為佛性是最純粹最微細的空性, ,空性的真相具有能夠自力成就的本質,就如佛菩薩不再墮入因緣,完全跳脫生死輪迴,於生死輪迴中可以完全自由流轉。
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生命元素既然是虛幻是空性,而空性是佛性,所以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生命元素也是佛性,佛性是道,是真理,是宇宙的真相,是徹底覺悟的智慧,佛陀說若要追求菩提智慧,當於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生命元素中求,意思是說,要追求覺悟的大智慧,須要從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生命元素裡去經歷,去探索,去追求。



11. 你是那個永恆及真相
你是那個能夠自力成就的菩薩。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生命元素緣生出一切貪瞋癡,一切煩惱,佛陀曾說貪瞋癡性是菩提性,煩惱是菩提。貪瞋癡及一切煩惱從來沒有離開你半步,也就是說菩提智慧從來沒有離開你半步,菩提智慧一開始就在你的生命裡面,在你的心性裡面,在你的靈魂裡面,你可以是菩薩,你就是菩薩,你是那個能夠自力成就的菩薩。
你活著,你當下正在經歷貪瞋癡及一切煩惱,這些經歷啟發你的智慧,當一再的經歷這些貪瞋癡及一切煩惱,你會從經歷中覺察到生命的真相,宇宙的真相,你會超越有限的自己,成就無限的自己。你不再害怕恐懼貪瞋癡及一切煩惱,因為貪瞋癡及一切煩惱啟發智慧,你不再害怕恐懼生命短暫及虛幻,因為永恆及真相在你裡面,永恆及真相從沒有離開你半步,你處在永恆及真相的核心,你是那個永恆及真相。




12. 物質世界
五蘊中色的元素所變為的就是物質世界,佛陀說所有可見的有形現象及事物都有如夢境般的虛幻,英雄好漢的豐功偉業又怎樣,獅子的萬獸之王威風又怎樣,石斛蘭花的美又怎樣,仙人掌的再生能力又怎樣,乃至眼見,耳聽,鼻嗅,舌嚐,及身體的接觸,都是變遷不已的虛幻現象。



13. 色元素的覺察
五蘊中『色』的元素所變為的物質世界是虛幻的,但雖是虛幻的並非就不需要,因為佛陀說一切相是法相,沒有其他的相,也沒有屬於分別的相,物質現象的色相是法相,有形身體的色身也是法身,缺乏色身的修行,法身難以畢竟成就,如果能覺察色相與色身都是無法長久的持有及分離,因為佛陀說一切相都是空幻,清澈的了解色相的本質,就可以破除對色相的追逐迷戀或執著於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清澈的了解空相的本質,就可以破除對空相的害怕恐懼或執著於道法的追求成就。



14. 精神的感動
電影中的外星人及非常先進科技的生物人或機械人,大都無法具有心靈感受的本能,愉悅.快樂.憤怒.哀愁.憂鬱.痛苦.焦慮等心靈感受對他們好似另一種遙遠的知覺,所以他們無法哭泣及掉淚,甚至無法感知人類聽講笑話中的快樂,感動可以說是地球人類特有的本能,但這麼優秀的感官功能也是虛幻的,五蘊中『受』的元素所變為的感官世界是游移不定的,最後也是會隨著色身的破滅,消逝於虛空中。



15. 受元素的覺察
塵世之內所有清新或依稀朦朧的回憶,不管是深刻或混亂的,大部份源自於你先前所曾感受過的或所曾接觸過的,見過的,聽過的一切情境,這個元素創造出你一生的苦樂,喜悅與憂鬱,美麗與哀愁,激情與沮喪,愛與恨,淚與笑,直到色身死亡之日,你不曾跨越過或離開過『受元素』的藩籬一步。
不應沉迷於自己一直喜歡的情境,但也不應一味抗拒自己一直討厭的情境,不應讓名利與情愛全部佔有你,但也不應讓挫折與沮喪席捲掌控你,不論你所認為的正面負面受相,都將是通往『自力成就』之路所必須經歷的情境。
而生活於白日將盡,死亡隨時會到來的你,應努力去開拓更深層的感受境界,去探索採集宇宙的信息,去傾聽靈魂的聲音,去輕觸大自然多變的容顏,你就能在屬於你的年代及歲月中建構美麗的回憶及找到心靈的寧靜。
縱然你經歷了整個多采多姿的豐富一生,五蘊中『受元素』所變為的感官世界仍是游移不定的,最後也是會隨著色身的破滅,消逝於虛空中,但你也不用對生命感到害怕或絕望,雖然各種感受和軌跡都是一場虛幻,但靈魂仍會以其一貫的神秘紀錄一生的經歷,『記憶』將透過『受元素』以神秘的功能及方式貫穿靈魂的永恆。


16. 想元素的覺察
你純粹或複雜的思維,造就你自己的一切創造行為,就人類而言,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想元素』的,思維不只創造喜愛與開放,同時也創造恐懼與限制,對整個宇宙來說,人類的思維的確是一種高度創造性的心智活動, 『想元素』形成一切可見及不可見的形象,你所有的思維在靜默中豐盈你的一生,或使你的一生在貧乏中渡過。你的思維能讓你的心靈在曠野的風中自由馳騁,也能讓你的心靈閉鎖在黯淡的心牢裡,思維帶領你經歷美麗和痛苦的一生, 思維也帶領你回憶一生的驚奇與平凡。
但思維將是你一生在世的短暫駐留,因為五蘊中的『想元素』仍會隨著色身的死亡而消逝,但你仍應喜悅的接納及珍藏你一生所曾發生過的思維,你靈魂中的永恆,將以神秘而永不失滅的方式,帶領你有限的思維到達無限圓滿的大智慧境界。
『想元素』的特質跟其他元素的特質一樣是隨起隨散,聚滅無常,你經歷的每一個思維,不管多混亂,每一個思維都有它明顯的誕生與死亡,真正的訊息是,思維乃是具有非常創造性張力的一連串幻境,思維乃是靈魂藉著色身在人世上所經歷的體驗與感知,從生到死所發生過的一切思維,就像夜夢中所經歷的一切情境,在夢醒時瞬間就煙消雲散一樣。縱然如此,你也不用對思維感到害怕或絕望,短暫駐留的每個思維對生命和靈魂的通往『自力成就』之路仍是必要經歷的情境。




17. 雜花也是花
思想是你生命中最自由的系統,內在的花朵任何人無法強奪,除非你自己願被摘取。思想以多重的層面,以最廣最遼闊最深邃的形式進行,大部份的時候思想與身體連結,證明你活著,有時思想偶而會離開身體與靈魂連結,證明其他永恆次元的存在。
思想是你生命中最偉大最神奇的經歷,不管你是醒著或睡著,思想從未停過它的腳步,不管你是在憤怒的時候,理智的時候,快樂欣喜滿足的時候,憂鬱沮喪絕望的時候,你同時觸及思想,經驗著思想。
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思想,也許聰明,也許愚蠢,也許深具智慧,也許毫無意義, 但你以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感覺自己的存在。不管你是誰,你每一絲思維的啟動,源自古老而神秘的系統,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思維,都是出自同一個系統,每一絲思維都將帶領你直接經驗生命的存在,每一絲思維都有機會開出『領悟之美』的花朵,雜花也是花。




18. 迷幻世界
思惟與身體連結時的存在,是一種虛幻狀態,如作夢中的情境般,如網路的虛擬情境般,你能觸及和感覺到的思維,它的存在造就它自己的距離,但宇宙的真相是,有距離的存在並非真實的存在,當你感覺存在於世界時,卻也是迷失於這世界中, 一切『想元素』所投射的世界都只是因緣所變化出來的情境,因緣終結時情境自然就會消失。
『想元素』以神秘的精神狀態連結永恆的記憶系統,這個系統你很難以有限的思維去完整的覺察,但這個系統暗涵全然的創造性,及對宇宙擁有最原始而完整的理解。
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可思維與不可思維的世界,將經由對生命的一切體驗及智慧的覺察中獲得交融貫穿的實現。你要走過屬於你自己的迷幻世界,走過所有你感受得到的距離,走過你在地球上的有限時間,你終會有機會找到宇宙與靈魂的出口,你會發現那個出口原來也是入口。



19. 行元素的覺察
『想元素』啟動『行元素』,而『行元素』創造了任何可見的結構及型態,在你有限生命的存在中,你一直依賴『行元素』所創造出來的可見可觸及的情境,來滿足物質及心靈上的慾望。『行元素』的特質是,被創造出來的任何可見的物質結構及型態都有其存在的限制及極限,作為人類及一切生物的身體,作為一顆樹,作為一張桌子,作為一台電腦,乃至作為一個精密的網路系統,或是作為一個策略企劃等等,有如魔咒般都將會面對死亡和毀壞消失的到來。
生老病死是一個很明顯的物質循環,在不知不覺中的身體變化,確定會造成你的害怕及震驚衝擊,但這會是一個好的覺察,好的開始,這個覺察將帶領你接近哲學.宗教及觸及靈魂的神秘,帶領你走向自我修行之路。



20. 你是天地間的行者
行者的意思是修習佛法的人,佛說一切法都是法,都能帶領人覺察實相的修習,所有你一生的習氣及行為模式,都將引導你走向『自力成就』的修行之路,善行是修行,惡行也能引導你修行,打從一出生你就是天地間的行者,善惡的分別是由傲慢與偏見的狹窄心思所引起,般若大智慧並不落著於這樣的分別,因為一切法及一切因緣的本質虛空平等。



21. 精進的智慧
你要努力認真的『活在當下』,不要以為人生虛空無常,就任由自己懶散消極或感到驚慌絕望沮喪,宇宙實相的虛空特質,並非你有限心思所感覺的虛無空有,宇宙實相的虛空特質暗涵一切本來充實具有的真義。惡夢也是夢,惡行也是行,並非鼓勵你犯錯,而是勉勵你不要害怕犯錯,每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其因緣及非凡的意義,你可以在經歷事件的過程中,去覺察生命中深沉的部份。『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維摩經〉。『行元素』終究是由因緣和合所啟動,瞭解『行元素』虛空的特質,你就能減少對物質現象的依附及執著。



22. 生命的流轉
流轉遷移是『行元素』發展於外在情境所呈現的現象,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過去,現在,未來所有『行元素』發展出來的經歷及擁有,都會成為眼前或日後的灰燼,都會成為過往雲煙,但同時也會引你進入無盡的永恆及奇異的時空中。
你出現在這個世界,行走於這個世界,在世界中探索追求,感官知覺為你帶來一切快樂與痛苦,對這個世界感到無比迷戀和惶恐,然後被這個世界困住,最後又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生命的流轉遷移最重要的發展是引導你『自力成就』,為你自己找到『內心的覺醒』。



23. 識元素的覺察

『識元素』發展於內外在情境所呈現的現象是『分別』與『執著』的主觀意識,『識元素』是你腦海中的熱能量,燃燒起所有的感覺,並且使其可以表達於外。不管是清醒或睡夢中,你的意識都在進行及經驗它個人知性的創造機能。但這些隸屬於大腦的知性概念,仍然離你靈魂的純粹知性有很長的距離,譬如死亡就會終結大腦知性概念的繼續運轉,所以你可以瞭解及覺察到『識元素』終會隨著色身的死亡而回歸虛空,這也是『識元素』的主要精神特質。從生命的主觀意識到達宇宙的客觀意識,這是一條漫長的『輪迴之路』。




24. 你是宇宙間的夢行者
『識元素』終會隨著色身的死亡而回歸虛空,當你在睡眠中進入夢境時,『識元素』暫時離開你的身體回歸宇宙的虛空,進入另一個寬廣的次元,而你的身體同時在經歷活生生的死亡經驗,回歸虛空的『識元素』具有永恆不滅的特質,在夢境中『識元素』連結靈魂意識,同時也連結宇宙意識,使你在夢境中自由遊歷於宇宙間各種次元,具備原始及永恆性的意識以超高速瞬間從這個境界到那個境界,從宇宙實相的寬廣角度來說,其實你同時在這裡也在那裡,你只是讓意識從這個焦點移往另一個焦點,你只花了夢中可能是一小時的時間就在夢境中經歷了自己漫長的一生,
夢境中的人事物及所作所為,都跟你清醒時的物質世界一樣的真實,在你從夢境中醒來以前,你幾乎完全無法分辨出何者為夢境,何者為醒著時的物質世界,你甚至不知自己正在作夢,這也是你處在人世中要去覺察的事,當知你眼前看來再真實不過的人生,也不過是你在宇宙間『輪迴之路』的一回夢境而已。
『意識』影響你身體裡所有細胞的運作,你一生的所作所為經由『意識』開展出來,在你一生的修行過程中,也將經由『意識』開展出來,『意識』讓你在夢境中構成無限深廣的純粹能量,也讓你的身體.心靈超越時空回歸靈魂意識並與整個宇宙彼此相連。



25. 永恆的記憶
『意識』有其豐富完整的記憶系統,並且永恆的維持其高度精密的創造機能,這蘊藏於靈魂意識的永恆記憶會幫助你自己覺察宇宙間的實相,經歷過的一切情境隨緣幻現或幻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但經歷過的記憶永不失落,記憶處在時間以外,記憶處在時空的核心,生命來自『永恆的記憶』,過去,現在,未來不管你變成什麼形狀,你在『永恆的記憶』裡面,你屬於其中的一部分,這個『永恆的記憶』創造你各種層面的存在,你同時是創造者,觀察者,參與者,你以驚奇和迷人的冒險概念經歷每一生,你在宇宙間任何次元的經歷,最終的目的是要幫助自己在各種探索及經歷中,覺察宇宙虛空真有的特質與奧妙。





26. 度一切苦厄
度指脫離之意,當能夠『自力成就』洞見苦難的本質乃是由於因緣所致的幻現幻滅時,也就是脫離苦難的時候,了解一切磨難苦境隨緣流轉,就不再執著於困念及掙扎的悲苦,轉而解脫於寧靜的自然中。而在自我解脫之後,傾力於幫助他人也能脫離一切磨難苦境,這也是菩薩無限世代的志業,沒有幫助眾生脫離一切磨難苦境,菩薩也會缺乏邁向覺悟之路的動力,菩薩的覺悟之路甚至會缺乏意義。




27. 生命的路
一條路受封閉就會出現另一條新開闢的路,基本上每一條路都是無限寬廣的,你不用苦心尋找要走向何方,因為你已踏上屬於你自己人生的征途,每一件眼前出現的人與物或發生的任何事件,對你都隱涵特別的意義,接受你眼前的一切,從其中發現啟示和意義,然後認真的活在當下。眼前的路是因緣聚會所出現的,這條生命的路與你有看不見的連結,你無法擺脫,怎麼走都會繞回原處,直到你覺醒,你哪裡也去不了,因為你現在站的位置是起點也是終點,開始也是結束,也暗涵所有的過程。
最終要讓你覺察的乃是,所有生命過程中的啟示,目的及隱涵的特別意義,完全是因緣所產生,緣起則聚,緣散則離,宇宙的實相是變遷不已,卻又有其不變的本質。


28. 遠離困惑
你非常清楚自己的習性及行為模式,知道自己有多任性,但有時又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很陌生,很迷失,雖然你已擁有很多物質的滿足,內心卻又常感貧乏和悲哀,有時你悲哀的以為自己失去了一切,或是孤傲的認為一切失去了你,你不知明日會變得怎麼樣,愈來愈認不得自己,但菩薩的視線從未離開過你,這個菩薩是『度一切苦厄』的觀自在菩薩,你輪迴於諸多世代的不完美,造就更加完美的菩薩,這個菩薩完全瞭解慈悲喜捨,愛與奉獻的真諦,這個菩薩發願一心要幫助人遠離困惑,希望所有的人也都能有機會參透生命變遷無常的秘密。

29. 舍利子
舍利子是指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這個舍利弗是佛陀所有弟子中智慧第一,最博學多聞的,已能證悟宇宙的真相,及達到完全解脫的地步,心經是佛陀的中心思維,非常的秘密深奧,不是一般的弟子所能完全瞭解,所以找來對諸法實相無不通達,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來做對話回應。



30.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陀對著舍利子說,有形體的物質現象跟宇宙實相的空性沒有什麼不同,宇宙實相的空性也從來沒有離開過物質現象中的有形體,有形體的物質現象與宇宙實相的空性是一體的,是一個統一的結構,完全沒有分別,物質現象的有形體在空性裡面,而空性也一直在物質現象的有形體裡面,另外的感受.思想.行為.意識四種元素與空性也一樣是一體兩面,完全的統一,毫無分別。
『空』是佛陀教示中最偉大的哲理,也是最難懂,最深奧的哲理,無法從推理邏輯中去瞭解的,『空』無法以人有限的思維去解釋,去瞭解,但你可以在經歷生命的生老病死中,及觀察大自然的變遷更替中,對『空』會有驚鴻一瞥的警覺及領悟。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花開花謝在季節的更替中循環不已,盛開也是凋零的時候,而凋零是為下一次的盛開做準備。


31. 生命如變遷不已的河流
河流的水不斷流著,一波推著一波前進,沒有間斷的一直流逝,卻又毫無流失般的存在著,也分不出前水後水,變遷是河流的本來面貌,也是結構,也是過程,是全部,也是部份,變遷是河流的遺失與完整,河流的變遷使物質形體與空性連結著,超越時間的傳統計算,你無法分別出過去的水,現在的水,未來的水,眼前所呈現的是一直變遷的水,生命的存在就有如這波湧變遷的河流,你在生命的河流裡輪迴著。



32. 純粹的空
宇宙實相的空性是絕對純粹而完整的,你不用向外追求這個空性,空性一開始就與你同在,你無法因為恐懼死亡而害怕的想逃離空性,因為空性始終與你的內在緊密連結著,甚至不會因為死亡而剝離。將你的生命和心靈融入大自然,你就能與宇宙實相的空性彼此交融。
知識無法教導你覺察宇宙實相的空性,你必須自己以身心靈的體驗去領悟空性的存在,宇宙實相的空性是極度純粹的空,是超乎想像之外的存在。



33.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充滿智慧的舍利子啊,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出現及發生,沒有一定的形相可言, 一切事物如同鏡中影般的隨緣出現或消失,一切形相是假相,而假相也是你眼前真實世界的形相。金剛經裡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意思是說, 一切事物的出現及發生都是幻起幻滅,都是假相,如果能覺察到一切事物的出現及發生都是幻起幻滅的道理,就能夠發現宇宙間的大智慧,也會達到『觀自在菩薩』那種深邃偉大奧妙的靈性能量。
宇宙實相的本質是一種永恆的真空狀態,從一個圓滿的觀點來說,實相的本質是一種永恆的存在狀態,無法追溯過去的起源,也無法推算未來的結束,實相一直在那裡,「那裡」是指遍一切處。
因為實相是真空狀態,沒有受污染的問題,污染的問題只存在於那具有形相的世界裡。至於增減的問題在實相裡也是不存在的,實相的本質結構是整體性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也是互相貫穿.統一而無分別的。
實相並沒有正反.裡外.左右.上下.東西南北.直橫等等那些形相模式的邏輯問題,實相是極盡超越及絕對完整的整體性,實相是你所思所言所行的都是,實相是非你所能思所能言所能行的也都是,你看到的或看不到的,隨緣所發生的一切世界,都是實相裡的一部分,但也沒有增加或減少。




34. 千江有水千江月
千江水不會比千江月真實,千江月也不會比千江水虛幻,千江月不必依屬於千江水,也能幻化成千萬個貫穿古今的月,東方人與西方人同時看的月,也仍是同一個月,至於流經百世的千江水,看起來總還是在那裡,不曾有所流失,但江水卻也持續的流動著,不曾停滯過,你眼前的江水,既是古代的水,也是未來的水,沒有一吋真實的江中水比夢幻的江中月更真實,千萬個夢幻的江中月也不會比任何一吋真實的江中水更虛幻,千江水與千江月同時在那裡,也同時不在那裡,水和月不曾增加或減少,看水月的人雖經歷了年少與年老,心靈內在的特質還是同一個,靈魂不會因為肉體的衰老而變成斑駁,靈魂在時間裡面也在時間外面,靈魂在時空中奔馳流蕩輪迴,但也不受時空的征服,看水月的人需要的是深邃的洞察與進化,學會諦聽靈魂的聲音,學會察覺隱藏在大自然興衰生滅中的真理及宇宙實相。

35.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所以處於自在空靈的狀態中,有形的物體並沒有真正的存在,乃至情感.思緒.行為.意識等也都沒有真正的存在。身體器官中的眼耳鼻舌四肢及會產生思想意識的頭腦,也都沒有真正的存在,因為身體器官畢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假合的形體,並無自在原始的自主性,而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身體的觸覺.精神的識覺,也都沒有真正的存在,因為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塵世間顯現於身體器官的外在情境,都是因境起而生,境去則滅,沒有真正的自性存在,所以都是幻象,甚至連幻象也不曾真正的存在。

36.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而眼睛的感知要素.耳朵的感知要素.鼻子的感知要素.舌頭的感知要素.身體四肢及其他器官的感知要素.精神意識的感知要素,也都沒有真正的存在,因為所有的感知要素都是虛幻的,都是在隨意生起的情境中緣起緣滅。




37. 超越任何型態的『永恆存在』
這些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都沒有真正的存在,聽起來會讓你的內心產生恐懼,基本上這個被生起的恐懼心也是虛幻的,也是沒有真正存在的,那到底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存在的,真正永恆存在的就是超越任何型態的『佛性』,這個佛性是無窮自在的.原始自有的.超越任何型態的.超越各種時空次元的,超越所有眼界的觀察,超越所有意識的感知,超越你所能聯想到及無法聯想到的一種特殊型態的存在,超越你所能觸及到及無法觸及到的一種特殊型態的存在,而說這種存在是一種特殊型態,只是一種增加理解的方便說法,實際上這種永恆的存在並沒有任何一個可形容的型態,或是說,這種存在是你所能聯想到及無法聯想到的任何可能的型態。而正確嚴肅的說,『思不思你都存在』,你一直在這裡,不曾離開過,你曾經過去,也曾經未來,時間及空間只是個錯覺,你有如電腦網路裡的龐大記憶系統,依情境而呈現於任何地域.任何時間的任何銀幕,你以無窮的記憶系統永遠的創造自己的型態和感知。

38. 溝通一直在那裡
時空中的浪花不曾離開過大海,浪花與大海的溝通一直存在著。當你以為一切都是虛幻的空靈狀態時,以為所有身體器官的知覺都是虛幻不存在時,你會感到孤單和產生害怕,你會感到生命的所有訊息均陷入黑暗的空洞中,感到強烈的窒息與絕望,而實際上,那虛無的空靈狀態隱藏著『全部的存在』。
萬物都有其自己的位置,以其自己的氣場與型態進化著,雲天以外還是天,銀河以外還是銀河,每朵花以它自己的方式盛開與凋零,幾千億兆以上的星球有其平衡的軌道在無垠的天際中不亂的運行著,萬物的溝通一直在那裡,你與萬物的溝通也一直在那裡,就猶如浪花與大海的溝通一直存在著。
精神意識的知覺既然不存在,那又是以何種形態進行溝通的,這裡說的精神意識的知覺是指頭腦或任何有型的器官所感知的精神意識,而頭腦或任何有型的器官所感知的精神意識,會隨頭腦器官的衰壞與死亡而不再存在。
所以這個永恆的溝通乃是來至於無形的內在感官,這個無形的內在感官以你所能聯想到及無法聯想到的特殊模式持續的進行著,例如以夢的模式或其他不可思議的方式進行著,而這個以無形的內在感官進行一切溝通的心靈宇宙是永恆的結構,沒有生滅的,無始無終的,超越時空的,整體的,具備無限次元的,超越你目前在呼吸的感官所能想像的,但正確而嚴肅的說,你正處於這個完整結構的核心裡面,你一直處於這個無形的心靈宇宙裡面,溝通一直透徹的在那裡,整個無窮無盡的系統從一開始就不曾封閉過。







39.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佛陀說本來就沒有貪嗔癡等一切煩惱,也沒有貪嗔癡等一切煩惱的消失滅絕,甚至縱然經歷了十二因緣的生死輪迴,也沒有衰壞,沒有死亡,但也沒有衰壞及死亡的消失滅絕。

佛陀在此講說破解十二因緣的覺察。
十二因緣的緣起生滅諸相是:
一.無明:無明即無知愚惑.貪癡.妄念等煩惱,而一切貪嗔癡等煩惱乃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二.行:行乃是行為造作,因為無明所以產生種種錯失妄行等業力。
三.識:因為有種種錯失妄行等造業,所以就有輪迴投胎的業識。
四.名色:名色指因業識而輪迴投胎初期六根器官未完整具備的型態。
五.六入:六入指輪迴投胎後期六根器官已完整長成的人形。
六.觸:觸指出胎後嬰兒時期接觸外境的狀態。
七.受:受指幼年兒童時期對外境所產生苦喜憂樂的感受。
八.愛:愛指青少年時期因對外境的諸種感受而升起情感貪愛的執著。
九.取:取指成人以後貪嗔癡妄念熾盛而產生追求佔有的執著。
十.有:有指因追求佔有的執著所造作的業因。
十一.生:生指因為業因形成的果報,未來將再受輪迴投胎的緣起。
十二.老死:未來受果報所輪迴投胎的肉身仍會逐漸衰老死亡,如此生死之間一直遷流不息的重復。





40. 只要有覺察,你就能全然的自由
『智慧』一開始就在那裡,也就是說,『無知』一開始就不存在的, 『智慧』從來沒有離開你半步,你只需要一個深邃的覺察,你就能全然的自由,而這個『全然的自由』也從來沒有離開你半步,你只是一時角色混亂,所以覺察不到實相,因而暫時失去與實相之間的訊息溝通。
整個宇宙之內之外沒有會衰壞死亡的東西,所有的系統一開始就開放著,萬物只是在創造自己的情境,及經歷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情境,並且在情境中進化。男女主角在每齣戲劇演出結束後,會回到本來的角色,清醒地在一旁觀察及探索戲劇中的角色經歷所帶來的啟發。如果沒有清醒地回到本來的角色,覺察與探索的工作就會持續地被進行著。


41. 最秘密深奧的訊息系統
雖然眼睛及頭腦精神意識的感知要素是虛幻的,會隨著肉身的衰壞及死亡而失去存在,但你仍可以內在感官感應或感知到更深廣的實相,你會看到所有的色彩,你可以同時感知到各種不同的時空與次元的各種不同情境,你會感知到全然自由的意識,你可以運用一種特殊的直覺,看到你想看的一切,你會持續以全然自由的意識,創造型態以內或以外的情境,所有的訊息都是完全的開放,位在太空中的哈伯太空望眼鏡比起你自己的內在感官,只是小巫見大巫。你肉體上的眼界及意識界的確有其盡頭,你要重新認知自己內在感官在心靈宇宙裡的偉大結構及巨大的創造潛能,為自己重新啟動貫穿浩瀚深廣的心靈宇宙中,最具創造性,最不可思議,最秘密深奧的訊息系統。

42. 無苦集滅道
沒有憂傷.沒有痛苦.沒有迷失.沒有煩惱,沒有生老病死的苦,沒有愛別離的苦,也沒有造成一切痛苦的起因,沒有痛苦的停止結束.沒有涅槃〈意指不生不死〉寂靜,更沒有達到停止痛苦及涅槃寂靜的途徑。



43. 讓心自由
憂傷.煩惱.痛苦.迷失都是生命自己創造出來的,生老病死與愛別離苦的起始與終結,這樣的輪迴不停,也都是生命自己使其發生的,所以你得努力發揚自身內在的神性,這並非容易的事,但你也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因為憂傷.煩惱.痛苦.迷失.生老病死.愛別離苦等等的發生都不會白白被經歷,你會感謝這些經歷讓你能夠更深刻地去體驗生命,並從其中感受及覺察生命進化的意義,所以,打開自己內在廣闊的視野,讓心自由,做你亙古以來就已擁有宇宙神性的自己,帶給自己希望與喜悅,也帶給別人希望與喜悅,內在的希望與喜悅就是涅槃,就是寂靜,就是邁向終結痛苦的途徑,假設有途徑的話。




44. 無智亦無得
宇宙間奧妙的大智慧一開始就存在於你『最初的心』, 這『最初的心』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智慧可以經由追求探索而獲得。



45. 重返最初的心
你需要一個深廣清澈的覺醒,才能領悟一切智慧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因為你正處於一切智慧一切法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那個『最初的心』, 『最初的心』也就是一般佛經上所說的那個『如來藏』, 『如來藏』的意思是:在煩惱混濁的宇宙中來去真如自在的本體靈性,也就是我們常談及的『神性』『佛性』。
『最初的心』永恆地都在注視著你,貫穿古今地對著你微笑, 『最初的心』清楚洞察你的一切,以極度輕柔的耐心引導你,即使你不自知。
人生充滿驚奇, 這個在煩惱混濁的宇宙中來去真如自在的『最初的心』,其實就是隱藏於你自己內在深處的本體靈性,這個本體靈性超越大自然運行中的所有軌道,也超越後天環境演化出來的一切因緣和合。
你看不見自己的路,因為路就在你的腳下,你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因為你正處於目標的核心, 在『最初的心』外頭你永遠無法獲得那一切俱足的佛性,因為這個一切俱足的佛性就是從最初就隱藏於你自己內在深處的本體靈性。
所以當你煩惱痛苦迷惑的時候,你要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那『最初的心』會指點你演化成長的方向,生命演化的能量隱藏於你內在深處,你要去察覺感觸內在的氣息,及追隨『最初的心』的步履。
『最初的心』會決定要不要接受你,或是讓你在宇宙中繼續流浪演化, 『最初的心』會決定你的未來,你終會明白決定你未來一切因緣和合的演化者,其實就是你自己。而當一切因緣和合在宇宙中破滅毀盡時,你那個『最初的心』所俱足的佛性仍然存在,這樣你就明白『無智亦無得』真正所要詮釋的意義了。



46. 以無所得故
『以無所得故』這五個字在心經的論述裡是非常重要的焦點,也是一個大方便的無上法門,以一切無所得的原故,所以無智慧可得,所以無受想行識可得,所以無色聲香味觸法可得,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可得,所以無眼界可得,所以無意識界可得,所以無無明可得,也無無明盡可得,所以無老死可得,也無老死盡可得,所以無苦集滅道可得。因為本體靈性一切真如俱足的原故,所以外在的諸法都是空相,所以沒有生滅,所以沒有垢淨,所以沒有增減。『以無所得故』這五個字就這樣貫穿及連結心經所要詮釋的一切宇宙實相。



47. 實相的背後還是實相
芒草歷盡春夏秋冬不識枯榮,但也不失卻對生命的全然表現,真理隱藏於你對世俗一切人事物的熱情與關懷中,但也不失卻對宇宙空靈智慧的追求與探索。貪嗔痴的塵世中隱藏著宇宙的實相,宇宙的實相藉著塵世的貪嗔痴現象經歷進化及超越,及藉以重返完全清醒的『最初的心』。嚴肅的說,你無法重返這個完全清醒的『最初的心』,因為你無處可去,你不曾離去,你無法來去,你不需來去,你一直在這裡也在那裡,你只能一直在這個『最初的心』裡面, 這個『最初的心』遍滿一切處,不受距離與方向的束縛,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是一個完全純綷的存在,經歷形體時你的形體屬於空相,離開形體時你回到實相,這是一種方便瞭解的說法,基本上你一刻也不曾離開過這個完全純綷的存在,這就是宇宙的實相,宇宙實相的背後還是實相,既然不曾離開,就無法說重返這個完全清醒的『最初的心』,會這樣說也只是為了方便瞭解,這樣可以使你較能覺察到一切無所得的意義。

48.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充滿覺醒及洞察力的菩薩,因為以能夠開啟大智慧及定心的法門持續修行的原故,所以心靈不再有任何的滯礙煩惱及恐懼。因為心靈不再滯礙與煩惱的原故,所以一切的恐懼就自然消失。

49. 所有的心靈悸動都有其自己的季節
所有出現於塵世的滯礙煩惱及恐懼,如同春夏秋冬一樣有其季節的交替,這些惱人的心靈悸動,屬於眾生身體感官的經歷體驗,季節會自然交替,也會有終結滅盡的時候,但交替與滅盡的背後,卻有一個不滅不朽的靈魂。這個不滅不朽的靈魂具備著菩薩般的覺醒及洞察力,不會受困於塵世所發生的一切滯礙煩惱及恐懼,也不會受困於尋覓一切解脫過程中所產生的迷惑與束縛。塵世中的一切煩腦與恐懼只是這個不滅不朽的靈魂恆於在宇宙中進化的證據而已,你不要執著於季節交替中的期待與害怕,也不要執著於尋覓解脫中的一切追求探索,這樣你的心靈就會獲得甦醒與平靜,至於這種獲得的說法也只是一種假說。

50. 遠離顛倒夢想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也就是說一切貪嗔癡意念所產生的作為及物質現象,會使人落入依附的束縛中,這樣的一切有為活動僅是短暫存在的現象,僅是一種虛幻的現象,很快就會終結滅盡,所以要遠離把人世無常當作有常狀態的想法,不要迷惑地把短暫的生命浪費在一味追求現世利益上,而忽略了靈魂的修行與進化。

51. 究竟涅槃
洞察那個『最初的心』一切俱足的本體靈性,不追求不生不死,也不依附於尋覓心靈解脫,驚懼於生死輪迴是一種迷惑,追求不生不死的境地及尋覓心靈解脫也都是一種迷惑,以為有一個斷絕生死輪迴的清淨境地可以追求,這是有為法,當然不是究竟涅槃,究竟涅槃真正的意義是『永不受一切束縛』,也沒有可以達成『永不受一切束縛』的方法與途徑,基本上那個束縛並不存在,所以那個相對的解脫束縛的追求也是不存在,『究竟涅槃』是個文字相,在一切『以無所得故』的中心宏觀思維裡,也是無『究竟涅槃』可得,但在無究竟涅槃可得的法門裡,卻有一個可洞察的『究竟涅槃』。這個可洞察的『究竟涅槃』能夠產生動力推送你重返『最初的心』,而這個『最初的心』在文字的方便上也可稱為『究竟涅槃』。

52.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有出現及成道的諸佛,因為依著永遠不壞的佛性及完全清醒的完美智慧來引導修行的原故,終於能夠達成獲得極致無上的大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個文字相,在一切『以無所得故』的中心宏觀思維裡,也是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也就是說並無『極致無上的大正覺』可得,這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當於重返『最初的心』的文字意義,藉以方便解說和瞭解,藉以使你能經歷那個完全的洞察及清醒,藉以產生動力推送你重返『最初的心』。

53. 到達靈性的國度
心經是啟蒙喚醒你自己內在的經,不是啟蒙喚醒別人內在的經,透過心經所引導的洞察,你內在的靈魂能夠獲得深刻的覺醒及激化出極大的高等能量,藉以推送你重返『最初的心』。
你的靈魂是那個『最初的心』,是一切內外在的起源,是地水火風空五種元素,是其他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任何元素及任何原子分子,是過客也是終結者,是觀察者也是被觀察者,是永恆的凝聚者也是片斷的散亂者,是超越者也是被超越者,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統整者,俱足佛性與魔性的本質,是宇宙中最自然的開創者•毀滅者,是不動者也是變為者,是純粹能量者也是意識叢生者,是拯救者也是被拯救者,是實相的建構者也是因緣業力果報的建構者,你是展示者也是經歷者也是完成者,你的靈魂是那個一切無所得的空相,也是以無所得為得的實相。


54.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密咒的意思是能夠堅決強毅的完成不可思議的效應,所以可以確知這個能引導你重返一切俱足永遠不壞的本體法性之『最初的心』的妙智慧,是深奧變化莫測的密咒,是廣照佛光的密咒,是偉大至極的密咒,是無與倫比的密咒,能解除一切煩惱苦難及降伏一切障礙迷惑,真正引導你重返『最初的心』。

55.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佛陀為了渡化眾生都能覺醒自己從最初就已俱足佛性,所以演說這個能使眾生達致大覺醒的密咒,這個密咒大約是有這樣的啟示:經歷自度度他的一切演化,徹底地經歷自度度他的一切演化,徹底地觀照洞察才能有所超越地經歷自度度他的一切演化,這樣才能疾速地圓滿地達成無上極致的大覺悟之妙智慧,藉以成就一切眾生重返『最初的心』。


56. 無量殊勝的密咒
既是密咒,則任何的翻譯和解說,都有其文字意義上的侷限,無法真正觸及咒語所要呈現的核心意義,所以念此無量殊勝的密咒時,最好是專注地直接唸咒語,不須太在意或分心於咒語的翻譯解說,當你專注地唸咒時,咒語中的能量就會自然地釋出。




57. 最後終結的解脫
心經是引導你自己幫助自己邁向最後終結的解脫,藉以覺醒原本的佛性,藉以重返『最初的心』,一切貪嗔痴煩惱,一切因緣輪迴,一切生死涅槃,都是無法『照見五蘊皆空』的心所造出來的物質世界,心經能引導你的心眼去『照見五蘊皆空』,藉以重返『最初的心』。密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所發射出來的能量,可以極致的完全的達成這個『照見』,亦即能使你的心靈達成最後終結的解脫,當然,這個『最後終結的解脫』仍是方便瞭解的說法,畢竟是一切法隨緣幻現,隨緣幻現一切法。